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意思_天长地久有时尽下一句是什么
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意思,但是这句话放在爱情上,似乎有些不合适。因为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如果一个人付出了很多,另一个人却没有任何回应,那么这段感情注定定走不长远。所以,女人在爱情里,一定要学会拒绝男人的这三个要求,否则只会让自己受伤。如果你不想失去这段感情,那么就一定要懂得拒绝,不要让自己成为一个不值得爱的人。否则,你的付出只会换来对方的厌恶,最后只会落得一个悲惨的结局。
一: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意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意思是:即使是天长地久,也总会有尽头,但这生死遗恨,却永远没有尽期。
出自白居易的《长恨歌》,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白居易任盩厔县尉。一日,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到马嵬驿附近的仙游寺游览,谈及李隆基与杨贵妃事。王质夫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何如?”于是,白居易写下了这首长诗。
《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诗歌的主题,故事的焦点,诗歌的末尾,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结笔,点明题旨,回应开头,而且做到“清音有余”,给读者以联想、回味的余地。
扩展资料: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其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抒情因素的强化。
全篇分为三部分:开篇至“惊破霓裳羽衣曲”是第一部分,诗人用三十二句的篇幅来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生活,并讲述了由此带来的荒政乱国的情形及安史之乱的爆发;第二部分从“九重城阙烟尘生”到“魂魄不曾来入梦”,共四十二句,写杨贵妃在马嵬驿兵变中被杀,以及此后唐玄宗对她的思念; “临邛道士鸿都客”至结尾,是全诗的最后一部分,讲道士帮唐玄宗到仙山寻找杨贵妃。
作品的抒情性还表现在以精选的意象来营造恰当的氛围、烘托诗歌的意境上,如“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等类诗句。
参考资料
意思:即使是天长地久,也总会有尽头,但这生死遗恨,却永远没有尽期。
出处:唐 白居易《长恨歌》。
原文: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译文:
唐明皇偏好美色,当上皇帝后多年来一直在寻找美女,却都是一无所获。杨家有个女儿刚刚长大,十分娇艳,养在深闺中,外人不知她美丽绝伦。
天生丽质、倾国倾城让她很难埋没世间,果然没多久便成为了唐明皇身边的一个妃嫔。她回眸一笑时,千姿百态、娇媚横生;六官妃嫔,一个个都黯然失色。
春寒料峭时,皇上赐她到华清池沐浴,温润的泉水洗涤着凝脂一般的肌肤。侍女搀扶她,如出水芙蓉软弱娉婷,由此开始得到皇帝恩宠。
鬓发如云颜脸似花,头戴着金步摇。温暖的芙蓉帐里,与皇上共度春宵。情深只恨春宵短,一觉睡到太阳高高升起。君王深恋儿女情温柔乡,从此再也不早朝。
承受君欢侍君饮,忙得没有闲暇。春日陪皇上一起出游,晚上夜夜侍寝。后宫中妃嫔不下三千人,却只有她独享皇帝的恩宠。
金屋中梳妆打扮,夜夜撒娇不离君王;玉楼上酒酣宴罢,醉意更添几许风韵。兄弟姐妹都因她列土封侯,杨家门楣光耀令人羡慕。
于是使得天下的父母都改变了心意,变成重女轻男。骊山上华清宫内玉宇琼楼高耸入云,清风过处仙乐飘向四面八方。
轻歌曼舞多合拍,管弦旋律尽传神,君王终日观看,却百看不厌。渔阳叛乱的战鼓震耳欲聋,宫中停奏霓裳羽衣曲。
九重宫殿霎时尘土飞扬,君王带着大批臣工美眷向西南逃亡。车队走走停停,西出长安才百余里。
六军停滞不前,要求赐死杨玉环。君王无可奈何,只得在马嵬坡下缢杀杨玉环。贵妃头上的饰品,抛撒满地无人收拾。翠翘金雀玉搔头,珍贵头饰一根根。
君王欲救不能,掩面而泣,回头看贵妃惨死的场景,血泪止不住地流。秋风萧索扫落叶,黄土尘埃已消遁,回环曲折穿栈道,车队踏上了剑阁古道。
峨眉山下行人稀少,旌旗无色,日月无光。蜀地山清水秀,引得君王相思情。
行宫里望月满目凄然,雨夜听曲声声带悲。叛乱平息后,君王重返长安,路过马嵬坡,睹物思人,徘徊不前。萋萋马嵬坡下,荒凉黄冢中,佳人容颜再不见,唯有坟茔躺山间。
君臣相顾,泪湿衣衫,东望京都心伤悲,信马由缰归朝堂回来一看。
池苑依旧,太液池边芙蓉仍在,未央宫中垂柳未改。芙蓉开得像玉环的脸,柳叶儿好似她的眉,此情此景如何不心生悲戚?
春风吹开桃李花,物是人非不胜悲;秋雨滴落梧桐叶,场面寂寞更惨凄。兴庆官和甘露殿,处处萧条,秋草丛生。宫内落叶满台阶,长久不见有人扫。
戏子头已雪白,宫女红颜尽褪。晚上宫殿中流萤飞舞,孤灯油尽君王仍难以入睡。
细数迟迟钟鼓声,愈数愈觉夜漫长。遥望耿耿星河天,直到东方吐曙光。鸳鸯瓦上霜花重生,冰冷的翡翠被里谁与君王同眠?
阴阳相隔已一年,为何你从未在我梦里来过?临邛道士正客居长安,据说他能以法术招来贵妃魂魄。
君王思念贵妃的情意令他感动。他接受皇命,不敢怠慢,殷勤地寻找,八面御风。
驾驭云气入空中,横来直去如闪电,升天入地地遍寻,穷极天堂地府,都毫无结果,都找不见。忽然听说海上有一座被白云围绕的仙山。一座被白云围绕的仙山。
玲珑剔透楼台阁,五彩祥云承托起。天仙神女数之不尽,个个风姿绰约。当中有一人字太真,肌肤如雪貌似花,好像就是君王要找的杨贵妃。
道士来到金阙西边,叩响玉石雕做的院门轻声呼唤,让小玉叫侍女双成去通报。太真听说君王的使者到了,从帐中惊醒。
穿上衣服推开枕头出了睡帐。逐次地打开屏风放下珠帘。半梳着云鬓刚刚睡醒,来不及梳妆就走下坛来,还歪带着花冠。
轻柔的仙风吹拂着衣袖微微飘动,就像霓裳羽衣的舞姿,袅袅婷婷。寂寞忧愁颜,面上泪水长流,犹如春天带雨的梨花。
含情凝视天子使,托他深深谢君王。马嵬坡上长别后,音讯颜容两渺茫。昭阳殿里的姻缘早已隔断,蓬莱宫中的孤寂,时间还很漫长。
回头俯视人间,长安已隐,只剩尘雾。只有用当年的信物表达我的深情,钿盒金钗你带去给君王做纪念。
金钗留下一股,钿盒留下一半,金钗劈开黄金,钿盒分了宝钿。但愿我们相爱的心,就像黄金宝钿一样忠贞坚硬,天上人间总有机会再见。
临别殷勤托方士,寄语君王表情思,语中誓言只有君王与我知。当年七月七日长生殿中,夜半无人,我们共起山盟海誓。
在天愿为比翼双飞鸟,在地愿为并生连理枝。即使是天长地久,也总会有尽头,但这生死遗恨,却永远没有尽期。
扩展资料
1、白居易在《长恨歌》里讲述了自己的一段恋情
《长恨歌》作于元和元年(806),此时的唐朝正是中唐,白居易正好三十四岁,白居易曾经深爱过一位名为湘灵的姑娘,但由于门第观念以及社会风气的原因,为前途计,白居易被迫与湘灵分离。
由于社会背景的原因,白居易无法能与湘灵结合,但是这段恋情让他刻骨铭心无法忘怀。后来白居易还写了期间三次写了怀念湘灵的诗:《冬至夜怀湘灵》、《感秋寄远》和《寄远》。
在经历了这件事情后,白居易发誓自己不再结婚,正是由于这段刻骨铭心的感情经历对白居易的一生的感情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作为《长恨歌》感情基础,白居易在抒写杨贵妃与唐玄宗的爱情悲剧中,就不免会加上自己的个人情感,所以从知人论世的角度来分析,《长恨歌》的主题是爱情比较符合。
2、《长恨歌》相关人物
1)李隆基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公元685年出生在神都洛阳,712年至756年在位。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唐睿宗第三子,母窦德妃。庙号“玄宗”,又因其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唐明皇。清朝为避讳康熙皇帝之名“玄烨”,多称其为唐明皇,另有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
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时,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后赐死太平公主,取得了国家的最高统治权。
前期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他的开元盛世是唐朝的极盛之世,在位后期宠爱杨贵妃,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塞外民族试图来稳定唐王朝的边疆,结果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756年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762年病逝,葬于泰陵。
2)杨玉环
杨玉环(公元719年6月22日-公元756年7月15日),号太真。她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为唐代宫廷音乐家、舞蹈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被后世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她先为唐玄宗儿子寿王李瑁王妃,受令出家后,又被公爹唐玄宗册封为贵妃。天宝十五载(756年),安禄山发动叛乱,随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经马嵬驿,杨玉环于六月十四日,在马嵬驿死于乱军之中,香消玉殒。
3、本诗主旨及其补充论证
《长恨歌》的主旨历来聚讼纷纭。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三种意见。
(一)讽喻说 认为此诗是借李、杨之情事,暴露统治阶级荒淫 *** ,讽刺李隆基贪色误国,以致引发“安史之乱”。告诫最高统治者应引以为戒,免蹈覆辙。至于诗歌后半部分对绵绵长恨的描绘,也不是对李、杨表示同情,更不是歌颂,而是通过李隆基晚年失去一切的狼狈景象,隐曲地讽刺他荒淫误国而终于苦果自尝。
(二)爱情说 认为此诗的前半部分中,对李、杨荒淫无度、废弃国事诚然有所讽刺和不满,但这不是主旨。全诗以大部分篇幅描写了两人的离奇遭遇,歌颂了他们之间的爱情。论者还认为,诗中所写的李、杨爱情,实际上已超越了历史事实而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三)双重主题说 认为这首诗一方面对李、杨荒淫无度、招致祸乱作了明显讽刺,另一方面对两人的爱情悲剧及彼此之间的诚笃相思赋予了深切同情,而且更偏重于后者。整首诗,自始至终贯穿着两重性,贯穿着李、杨身兼爱情悲剧的制造者与承担者之间的冲突。冲突的体现主要是两个人物本身,而冲突的必然结果则是人物的长恨。
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翻译:即使是天长地久,也总会有尽头,但这生死遗恨,却永远没有尽期。此为白居易著名诗篇《长恨歌》中的最后一句
三:天长地久有时尽什么意思
人之初,性本善。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天真无邪,充满了对世界的好奇和对爱的渴望。然而,随着成长的过程,我们逐渐懂得了生活的不易,情感的复杂,以及爱的辛酸和脆弱。
天长地久,曾经是我们对爱情最美好的幻想。我们希望找到一个可以相伴一生的伴侣,一起走过岁月的长河,共同经历欢笑和泪水。我们相信,我们的爱情会永恒不变,犹如时间的长河,始终流淌着。

然而,现实却往往是残酷的。无论是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的分离,还是时间对感情的侵蚀,天长地久的诺言有时候也会终结。情人变成了朋友,曾经的海誓山盟变得微不足道。
我们曾经以为可以牵手走到老,却发现命运偏偏开了一个玩笑。爱情的热情慢慢消逝,取而代之的是时间的冷漠和现实的琐碎。我们开始反思,天长地久是否只是一个美好的幻想?
然而,此恨绵绵无绝期。虽然我们的爱情不再天长地久,但我们心中的情感却是永不消散的。即使分别的日子已过去很久,那份深深的思念仍然悄然滋长在心底。
我们会忘记很多事情,但从来不会忘记那个曾经陪伴我们的人。他(她)的笑容,他(她)的笑声,还有那些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凝固成了记忆的一部分,永远无法抹去。
就像春花秋月,时间的流 *** 我们意识到一切的变幻无常。爱情不再是永恒的,但我们依然对爱情抱有向往和渴望。我们知道渴望天长地久有时尽,但还是选择相信,选择继续追寻爱的轨迹。
情感如水,此恨绵绵无绝期。我们明白,不论经历怎样的风雨,我们都无法从自己的内心中抹去对某个人的思恋。每当夜深人静,回忆的浪潮会席卷而来,无法抵挡。
然而,我们也要学会放手。放手不代表放弃,而是接受事实,面对现实。我们要学会释怀,接受爱情的起起伏伏,有时尽的现实。只有经历过掌心的握别,我们才能明白,爱情也许不是永恒的,但那份曾经的爱依然存在,依然在心间。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爱情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经历各种各样的故事。而不论是美好的还是伤感的,都是生命的一部分,值得我们好好去珍惜。
或许,我们会为了一份爱情执着地等待,或许我们会因为害怕伤害而不敢表白。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不应忘记,爱情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勇敢去追求,勇敢去经历。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尽管现实的残酷让我们感到疲惫,但我们要坚信,爱情的火种不会熄灭。当我们再次遇见一个让我们心动的人,我们应该毫不犹豫,勇敢地去爱,去珍惜。
正如古人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愿我们在爱的道路上,虽然可能经历风雨,但依然坚定地向前,永远相信真爱的存在,相信此刻的感情是无可替代的。
四: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恨绵绵无绝期翻译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出自唐代白居易诗《长恨歌》。绵绵:长久不断。意思是:即使天再长、地再宽,也会有边有涯,但是这种愁恨却是绵绵不尽,永无尽期。诗句描写了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的生离死别之恨,韵昧无穷。
表达对心爱的人的爱和思念永远不会停止。
天地有尽头,恨不会有尽头。简单的说就是恨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