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拟的修辞手法(什么是比拟的修辞手法)

比拟的修辞手法(什么是比拟的修辞手法)

比拟的修辞手法

修辞知识

一、比喻:打比方

(1)概念。比喻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

(2)构成必需条件。①甲和乙必须是两种不同类讲解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3)种类。①明喻;②暗喻;③借喻;④博喻(指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如“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

(4)作用。①化平淡为生动;②化深奥为浅显;③化抽象为具体等。

二、比拟:变个脸

(1)概念。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模式事物来写的一种造句修辞手法。它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

(2)种类。①拟人;②拟物,比拟的修辞手法。

(3)作用。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能感受到作者对事物的强烈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4)注意问题。①必须符合人物的思想感情,符合所描绘的环境氛围。如“秋雨跳着欢乐的舞,一下就是几天,真闷死人”。秋雨连绵,使人烦闷,这里却赋予“秋雨”欢快的动作和感情,与人物的心情相悖。

②用以比拟的本体与拟体应有相似点或相近点,使比拟生动自然,收到良好的效果。如“空中稀疏的星星眨着眼,发出低低的私语,相互打着招呼‘再见!’”说它们互相说“再见”,显然与星星的特征不符。

③比拟不当常常表现为用以比拟的人和物之间没有相似点,或者不符合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描绘的环境氛围。

比拟与格式比喻的区别

①比拟是仿照拟体(用来比拟的事物)的特征“摹”写本体(被比拟的事物),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

②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出现或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三、借代:做代表

(1)概念。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

(2)种类。①特征代本体。例如: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

②材料代本体,比拟的修辞手法的句子。例如: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③标志代本体。例如: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呢,这岂不冤枉!

④人名代著作区别。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⑤绰号代本人。例如:“芦柴棒,去烧火!”

⑥专名代泛称手法。例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⑦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⑧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3)作用。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4)注意问题。①借体和本体关系密切,借体必须能突出地代表本体,有鲜明的代表性,让人一听就明白所指称的事物。有时需要在上下文中对借体有所交代,使读者明白本体是什么。如“我家兄妹很多,已有两个五角星,两枚大学校徽”,由于“五角星”既可指解放军,也可指铁路工人,“校徽”可代学生,也可代教师甚至校长,因此,不具有“鲜明的代表性”,会造成歧义。

②借体往往带有褒贬色彩,反映人的思想感情,用人物特征作借体时,要注意褒贬色彩。代表正面人物时,宜用褒义的称号,反之则用人皆厌恶的事物来代表反面人物。如“诸葛亮”作借体,常用来代指正面人物;而“三只手”作借体,常用来代指反面人物。

借代与借喻的区别

①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且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

②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之处。

③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

四、夸张:说大话

(1)概念。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故意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加以扩大、缩小或超前描述的一种修辞手法。

(2)种类。①扩大夸张: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大(多、快比喻、高、长、强……)处说。例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②缩小夸张: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小(少、慢、矮、短、弱……)处说。例如:五岭逶迤腾细作用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毛泽东《七律·长征》)

③超前夸张:在两件事之间,故意把后出现的事说成是先出现的,或是同时出现的。例如: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

(3)作用。揭示本质,给人区别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以创造意境;表明态度,语言生动。

(4)注意问题。①夸而有据,夸而有节。夸张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要合乎情理,把握分寸,否则就很难给人真实感。如“她讲到她受到的痛苦时,眼泪就像自来水管似的喷射出来”,此句的夸张有失真实。

②夸张要明确、显豁,突出夸张的特点,不能又像夸张又像事实,在事实与夸张之间模棱两可。如“屋里静极了,就连掉下一枚小钉子也听得见”,此句很难说是夸张还是事实。

③要注意夸张的具体表现。夸张往往借助于比喻、比拟等修辞格来表现。

④要注意夸张运用的场合。在科学性文章中不适合运用夸张。

五、对偶:比翼齐飞,共结连理

(1)概念。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好处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

(2)种类。①按内容,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比拟的修辞手法表达效果。从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事理,表示相似、相关的关系。例如: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反对。上下句表示一般的相反关系或矛盾对立关系。例如: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串对。上下句在意义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也叫“流水对”。例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②按形式,可分为工对和宽对。

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均按对仗要求。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例如: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举例使人落后。

③按结构,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

成分对偶,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既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句子对偶,例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3)作用。①形式整齐,结构对称,可以收到一种均衡的美感效果。②词句凝练概括,富有表现力,能够把相关事物间的关系表现得集中鲜明;使对立事物间的对比强烈,褒贬分明。③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便于传诵记忆。

(4)注意问题。现代人写的对偶句有时上下联对得并不很工整,上下句字数相等句子,结构只是基本相同,字面还可以重复,在词性、平仄上也不讲究。

六、排比比喻: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1)概念。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一种修辞手法。

(2)种类。从结构上,排比可分答题为四类:

①成分排比,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构成排比。例如:他们不会高声朗笑,不会拼死搏击,不会孤身野旅,不会背水一战。(余秋雨《上海人》)

②分句排比,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③单句排比。例如:我梦着楼前的白杨重新长出了浓密的绿叶,我梦着池塘里的荷花重新冒出了淡绿的大叶子有没有,我梦着春天又回到了大地上。(季羡林《八十述怀》)

④复句排比。例如:戴镇长喜欢发表演讲,怀宝就暗示镇上的中学校长多请戴镇长去给学生们讲话;戴镇长喜欢读史书,怀宝就去镇上早先的几个富户家搜罗古书;戴镇长喜欢让自己的讲话家喻户晓,怀宝就常用粉笔把自己记录下的镇长讲话抄在镇政府门前的黑板上。(周大新《向上的台阶》)

(3)作用。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对偶与排比的区别

①对称性与平列式。对偶是两个语言单位,而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语言单位。对偶必须对称;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

②词语的重字与避重有别。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提示语,使排比内容互相衔接,给人紧凑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句不重字。

③对偶以要求平仄比拟对仗为佳,排比则无此要求。

七、反复:千言万语,比拟的修辞手法举例,比拟的修辞手法答题格式,一个声音表达

(1)概念。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式或者段落等。

(2)种类。①接连反复。例如: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②间隔反复。例如: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拒绝赔款,强占钓鱼岛,他们不惊诧;美帝国主义轰炸大使馆,死伤中国人命,比拟的修辞手法作用,他们不惊诧;印尼治下的混战,屠杀华人,抢劫财产,先奸后杀,秘密杀戮,放火烧人,他们也不惊诧;在上访请愿中有一点纷扰,他们就惊诧了!

(3)作用。不仅能起到强调作者感情、充分表达作者思想的作用,还能增强文章的气势。

八、设问:自问自答

(1)概念。设问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紧接着说出自己的看法(有时不说出看法)的一种修辞手法。

(2)种类视频。①一问一答式。例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贾祖璋《花儿为什么这样格式红》)

②几问一答式。例如:啊,是谁,这么早就把那亲爱的令人心醉的乡音送到了我的耳畔?是谁,这么早就用他那吱吱哇哇的悦耳动听的音乐唤来了玫瑰色的黎明?是一个青年人。

(峻青《乡音》)

(3)作用。引起读者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例子人物的思想活动。

九、反问:无疑而问

(1)概念。反问也叫反诘,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

(2)种类。①用肯定句表达否定的内容。例如:太阳会从答题西边出来吗?

②用否定句表达肯定的内容。例如:在这薄霭和微漪里,听着那悠然的间歇的桨声,谁能不被引入他的美梦去呢?(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3)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省,激发读者的感情,加深读者的印象,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说服力。

设问与反问的区别

①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而反问则明确地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

②设问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例子思考,然后自己回答;而反问主要是加强语气,用确定的语气表明自己的思想,答在问中。

知识图要

1.修辞手法

种类

分析构成

表达效果

比喻

把……比作……,二者在……相似;哪类比喻

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比拟

把……人格化,将……物写成讲解……人;把人拟作……物,写出了人的……(物性)

生动形象,印象鲜明,表意丰富

借代

用……代指……,属于……借代

突出特征,语言简练,引人联想

夸张

……词把比喻……扩大/缩小/超前

突出视频特征,烘托气氛,增强联想

对偶

上句……(词)与下句……(词)相对,两词在什么词性或什么内容相对;属于……种对

节奏鲜明,语言简练,抒情酣畅

排比

连续使用……词语/句子,构成排比

增强气势,结构紧凑,抒情强烈

反复

……词语、句子,连续/间隔反复

强调内容,加强语气,强化感情

设问

提出……问题,比拟的修辞手法例句,做出……(回答)

强调是什么问题修辞,引起注意,启发思考

反问

……(某句)使用了反问手法,强烈地表达了……(意愿)

加强语气,激发答题感情,加深印象

2.赏析句式效果

(请同学们课前认真阅读“修辞知识”“句式知识”两个知识清单,理解九种常见修辞手法的特征、效果及常见句式的特征、效果)

活动一掌握修辞手法的构成及表达效果

一、修辞手法的判定

1.下列答题对文中画横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能量的产生不是由某一特定器官来决定的,而是通过人体所有细胞来实现的。一个活细胞就好比一簇火焰,它燃烧燃料,从而产生生命所需好处的能量。这一比喻极富诗意,但并不准确,因为细胞完成“燃烧”是有温度条件的,即人体的正常体温。①只有这样,千千万万个小火焰才会遇合地“燃烧”,给生命提供所需的能量。

②在细胞中,物质会永不停歇地转化为能量,就像一个不停转动的轮子。它是自然界更新循环的一种方式。在循环过程中,以葡萄糖形式存在的糖燃料经历了分解及一系列微妙的化学变化。这些变化规律地、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每一环节都由一种特定的酶支配和控制,每一种酶都各司其职。每一环节都会产生能量,排出废物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变化的燃料分子会被传送到下一环节。当这个轮子“转”满一圈,燃料分子几乎被分解尽了,它们将随时与新的分子结合,开始新一轮的循环。这一过程是生命世界的一大奇迹。③细胞就像一间化工厂,不断从事着生产活动。这真造句是太不可思议了,比拟的修辞手法的好处,④所有发挥作用的部分极其微小,就连格式细胞本身也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被看到。

A.第①句使用了讲解借代举例手法,用“小火焰”代指细胞,使其特征更加鲜明。

B.第②句使用了比拟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细胞内物质变能量的过程。

C.第③句使用了比喻手法,喻体“化工厂”形象地展现了细胞活动的情形。

D.第④句使用了夸张手法,突出细胞本身及其发挥作用部分的体积之小。

答案C

解析A项考查借代与借喻的区别,借代是“代”,强调相关性,借喻是“喻”,强调相似性,此处为借喻,比拟的修辞手法讲解视频。B项考查比喻与比拟的区别,此处为比喻。D项考查对夸张的掌握,夸张是对事物进行刻意夸大或缩小,此处细胞及发挥作用部分本来就很小,并非刻意夸大或缩小。

2.下列各项中,与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古琴艺术在丰富多彩的唐乐中,绝不是取悦于喧闹的殿堂宴饮歌舞场合,而是企求在“简静”的意境中表现内在的情思和感受,是一种格式阳春白雪的超越尘世的音乐境界。

A.战士好处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B.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C.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D.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答案B

解析B项比拟与文中画线句子均使用了拟人。A项对比。C项反衬。D项夸张。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很少有人知道构树。在南方,它是并不起眼的树木:青褐色的枝干,浓密的树叶,蓬生的树体。论形体,不足以观瞻;论气味,无香无臭;论身姿,散倚无态。而且常常生在僻静处,无花无蝶,恰如乡里人家,无酒无肉,便冷清寂寥。但我却时常走到树边。我喜欢端详那一片片汉服——自然是指它的叶子,一律往前生长,叶片肥大,自中间主茎向两边各开两个岔口。美感便在这岔口上呈现出来。你再仔细端详,那就是汉服啊——青色的汉服,凝结了许多时间。我甚至觉得,那叶片背后,还正行走着一个个身影。

雨季来临,夹竹桃在一夜之间,将颓废之美写到了极致。而构树这满枝头的小小绿叶,依然青翠。北窗正对着构树,或许也有同我一样远视的人。很多时候,草木只是草木,相视只是相视。时光带走了一切,只有当草木模糊成了影像,我们才可能发现它所赋予的微妙而惊心动魄的情感。

文中使用好处了哪些修辞效果手法()

A.对比、比喻表达、对偶、排比

B.拟人、比喻、借代、对比

C.借代、比喻、对偶、夸张

D.排比、夸张、借代、拟人

答案A

解析“雨季来临,夹竹桃在一夜之间,将颓废之美写到了极致。而构树这满枝头的小小绿叶,依然青翠”使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我喜欢端详那一片片汉服——自然是指它的叶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论气味,无香无臭;论身姿,散倚无态”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论形体,不足以观瞻;论气味,无香无臭;论身姿,散倚无态”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判定修辞手法应注意两点:

1.注意区分易混修辞手法。

(1)比喻与比拟

①反映事物间的关系不同。比喻是以甲喻乙,两者有相似点,是相似关系;比拟是以甲拟乙,两者融为一体,是交融关系。

②表达的结构方式不同。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出现或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比拟的本体和拟体成为一统,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不出现。

(2)借喻与借代

①相同点:它们都用一事物代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

②不同点:a.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它只代不喻。

b.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处;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

c.借喻可以改为明喻或暗喻,借代则不能例句。

(3)对偶与对比效果

①基本特征不同例句。对偶重“偶”,基本特征是对称;对比重“比”,基本特征是对立。

②表达效果的侧重不同。对偶重结构形式,对比重内容意义。但有的对偶也是对比。

(4)排比与效果反复

①排比是为了加强语势,反复是为了突出强调某种感情。

②排比是把三句或三句以上结构相同的句子连在一起,反复是把某个词语或句子重复两次以上。

③排比是排比中有部分提示词语相同,而反复则是词语或句子完全相同。

2.注意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同一个句子有时运用了有没有两三种修辞手法,应注意全面判断。

二、修辞手法的分析运用

1.(2025·新高考Ⅰ)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传统文化展现传统节日,传统节日传承传统文化。剪纸灯谜,描绘城乡风物;秧歌花鼓,传播时代精神。火树银花踏歌行,古风新韵颂文明。一席汁醇味正的文明盛宴,让市民近距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和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

答50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意义紧密相连。“剪纸灯谜”和“秧歌花鼓”都是传统民间艺术名称,两两相对;“描绘”和“传播”、“城乡”和“时代”、“风物”和“精神”也都是两两相对。②形式整齐,节奏感强,朗朗上口,有助于作用烘托节日的欢快气氛。

2.请从下面一段文字中,找出任意一种修辞手法,并作简要分析。

一场疫情,让我深刻领悟了家国情怀;一场疫情,让我汲取了国人聚沙成塔的团结力量;一场疫情,让我为之骄傲的“中国精神”传扬世界。这场战疫,我们受到震撼:爱国,不只是“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的壮志,不只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爱国更是一种最美逆行。国家有难,我们众志成城,共克时艰。

答50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①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②开头连用三个“一场疫情”,构成排比,表达了对中国抗疫的深刻领悟和感动。③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表达强烈深挚的思想感情,加强节奏感,感召力强。

(示例二)①使用了引用的比喻修辞手法讲解。②引用两句诗词,阐述了“爱国”的内涵,为最美逆行也是爱国做铺垫。③使用引用的修辞手法,使内容丰富,富有感染力。

在语段中考查修辞手法,除了判定所用手法外,还着眼于手法的运用与分析。主要从两个角度进行:一是着眼于重要词语的修辞,如包含比喻、借代、反语、双关等手法的特殊词语;二是着眼于重要句子的修辞,尤其是修辞手法突出的句子。对于这类试题,答题步骤同文学类作品、古代诗歌表达技巧赏析一样:先点明所用修辞手法;再结合文本内容,具体解说修辞手法的运用;最后分析该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其中解说运用这一步主要是分析修辞手法的构成与种类,如比喻,要分析它把什么比作什么,属于哪种比喻;借代,要分析它用什么代指什么等。分析表达效果时,要把该修辞手法的自身效果与在选段中的实际效果结合起来。所谓选段的实际效果,主要是结合选段性质说明效果。如选段是说明性的,则要扣住“说明”来分析;如选段是文学性的,则要扣住“文学”来分析。

活动二赏析不同句式的表达效果

赏析不同句式的表达效果是一种综合性的赏析活动,它同文学作品中的赏析稍有不同:第一,它是在一个大的语段中而不是一篇文章中进行的;第二,它主要着眼于语言层面,或者说,它是以语言为主的综合赏析活动。这种新题型与其说是考查句式变换,倒不如说是考查语句句子鉴赏。要做好这道题,须综合运用句式特点、修辞手法、词语锤炼、文体特征、逻辑事理甚至文章学的知识内容来解答。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站在山谷的边缘,看到山谷不深,虽有裸露的岩石,但没有悬崖峭壁奇石异峰,也没有雪浪翻卷飞瀑轰鸣。从谷底到谷顶,从眼前向纵深,绿是山谷的主旋律。那浓浓的绿、淡淡的绿,是树,是草,是野花的茎和叶。它们高低起伏,随着山谷而绵延。绿色的中间开着许多异样的花,有白色的老鸦瓣、照山白,红色或紫色的马兰花、益母草、锦地罗……这些花,五颜六色,千姿百态,散落在山谷里,阳光一照,仿佛千万颗星星在眼前灼灼闪耀;微风一吹,又像千万张稚嫩的小脸儿在向我微笑。

我陶醉于山谷里,欣赏着这里的每一朵花。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树、草、野花的茎和叶都是绿色的。”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答50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原句强调了树、草、野花的茎和叶呈现出的不同绿色,体现了“绿”的层次性;②原句“浓浓”“淡淡”等叠词的使用,生动地表现了绿的特点,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③原句使用短句,语言活泼,节奏灵活,与原文风格一致;④原句使用排比的手法,结构整齐,增强了语势,突出了“绿是山谷的主旋律”;⑤原句承接上文“绿是山谷的主旋律”,与上文叙述对象一致。(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

2.阅读下面的50个作用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翠湖这个名字起得好!湖的周围和湖中都有堤,堤边密密地栽着树。树都很高大,主要的是垂柳。“秋尽江南草未凋”,昆明的树好像到了冬天也还是绿的。尤其是雨季,翠湖的柳树真是绿得好像要滴下水来的翡翠一样。湖水极清,常年盈满,我在昆明七年,没有见过翠湖干得见了底。翠湖不种荷花,但是有许多水浮莲。肥厚碧绿的猪耳状的叶子,开着一望无际的粉紫色的蝶形的花,很热闹。我是在翠湖才认识这种水生植物的。湖中多红鱼,很大,都有一尺多长。这些鱼整天只是安安静静的,悠然地浮沉游动着。有时夜晚从湖中大路上过,会忽然拔剌一声,从湖心跃起一条极大的鱼,吓你一跳。湖水、柳树、粉紫色的水浮莲、红鱼,共同组成一个印象:翠,比拟的修辞手法与比喻的区别。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湖水、柳树、水浮莲、鱼,共同组成一个‘翠’的印象。”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答50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从表达的效果来看,原文的“粉紫色的”“红”是为了衬托“湖水”“柳树”的翠绿,进而突出翠湖的“翠”;去掉后失去了色彩的强烈对比,表达效果不明显。②从强调的重点来看,改句的重点在于“印象”;原句强调翠湖的“翠”,与前文“翠湖这个名字起得好”形成呼应,符合原文意思,比拟的修辞手法答题模式。③从表达的语气来看,用改句收束文段,语气平淡;原句把“翠”字放在最后,戛然而止,干脆利落,语气得以强化。(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

作为一种原句与改句不同表达效果的赏析题,答题时要找全“不同”,定准角度,析透效果。

(1)找全“不同”。看看原句与改句到底有哪些“不同”,比拟的修辞手法是,要把“不同点”全部找出来:①句式不同;②句子成分位置不同;③语序不同;④用词不同;⑤修辞不同;⑥标点不同;⑦与语境的协调性不同。

(2)定准角度。如果能找全“不同”,也就定准了赏析的角度。这种题型一般是多角度赏析。这些角度主要有:①句式效果(重点);②修辞效果;③词语角度,如是否使用了叠字叠词、色彩词,还有语体风格等;④语境角度,看句子在语意、褒贬、句式上是否与上下文协调一致。

(3)析透效果。注意角度与效果要对应一致,效果分析要结合语段,要具体化,不能只答套话,只说空话。

随堂练习

(2025·新高考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我决定步行回家,我喜欢走夜路,何况此时夜凉如水。我越过立交桥,走进了二环路西侧人行道。这条环路是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之一,白天黑夜,红尘万丈,车流缓缓,永远像一条黏稠的河。不知不觉,我发现已经比拟走到区别了修辞朝阳门立交桥附近。忽然想起朝阳门里北街上有一家专卖门钉肉饼的小店——对,去吃门钉肉饼。

这是个很小的小店,南北进深不足三米,东西长顶多十几米,七八张桌子,大概是屋子里太热了,只有三四张桌上有人,每个人面前都有一盘门钉肉饼,烙得焦黄,渗着油光,让人馋涎欲滴。

“外边手法坐吧,外边有桌子,凉快,比拟的修辞手法的作用。”

看我在杯盘狼藉的几张桌子之间犹豫,一个女孩子走过来,用手里的筷子和盘子向门外指了指,对我建议。店门外是摆了几张桌子,那里肯定凉快,可是我固执地挑了一张桌子坐了下来,让女孩子把桌子收拾干净,然后要了六个门钉肉饼和两碗小米粥。

牛肉饼和小米粥很快都端来了,热气模式、香味混在一起,让我食欲大振。

往小碟子里倒了醋和辣椒油,然后在酸和辣的合奏里,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

1.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视频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答50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句中把塞车的路比作黏稠的河,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路和河的形状相似,车流和水流相

似;③塞车时汽车行驶缓慢,和河水因杂质多而黏稠时流动缓慢相似。

解析比喻是根据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用一种事物来比方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手法。构成比喻的关键:①本体与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两种事物;②本体与喻体必须有相似之处。分析此比喻句中的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可先总体点出具有是什么相似性,再从形态、特点等角度分析相似性。此句把车流比作水流,将长而拥堵的车流的形状和黏稠的河水联系在一起,突出了二者的相似性,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车流很长,车辆很多,也表现出了塞车严重,车速缓慢。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答50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强调的重点不同:改句的重点落在“一扫而光”上,强调全部吃光;原句的重点落在“心满意足”上,强调吃过肉饼之后的满足感,更符合原文的逻辑。②适用的位置不同:改句用来结束文段,似乎话还没说完;原句把“心满意足”拆开放在句子最后,语气舒缓,适合做段落的结尾。③语体风格不同:改句比较普通;原句更口语化,活泼俏皮,和整个文段的文风更和谐。

解析解答时,比较改句和原句在情感表达侧重点、语意语气、语体风格上的不同。同时根据语意和语气的差别,考虑句子的适用位置。

相关推荐

​老灯是什么意思(方言老灯是什么意思)

​老灯是什么意思(方言老灯是什么意思)

187

老灯是什么意思(方言老灯是什么意思) 老灯是什么意思 曹雨田专门去看那只失而复返的鸵鸟,是源于镇上的那则传闻。 传闻,那个叫老罩子破了,出现了一个裂缝,就在镇子外面。 曹...

​诱人的近义词是什么

​诱人的近义词是什么

66

诱人的近义词是什么 诱人的近义词是什么 第一单元知识小结 一、读准字音 1、易错字音 鸳鸯(yāng) 蒌蒿(hāo) 河豚(tún) 伶俐(líng) 掠过(lüè) 沾水(zhān) 闲散(sǎn) 纤细(xiān) 莲蓬(péng) 姿...

​子乔对美嘉说的土味情话

​子乔对美嘉说的土味情话

145

子乔对美嘉说的土味情话 当时我特别生气,于是在他下班回来后,我就开始指责他。韩木也不甘示弱,说我不理解他的辛苦,任性而为。我一气之下提出了分手子乔对美嘉说的土味情话...

​殷世航前女友何婧婧宣布跟新腾分手

​殷世航前女友何婧婧宣布跟新腾分手

198

殷世航前女友何婧婧宣布跟新腾分手 新腾直播时曾说何婧婧与前男友 殷世航 藕断丝连,还保留着彼此之间的东西,自己心里非常难受;于是大家都把锅甩给了 殷世航 ,不料新腾说是...

​想撩妹就这样说 2025撩妹套路一问一答

​想撩妹就这样说 2025撩妹套路一问一答

170

想撩妹就这样说 2025撩妹套路一问一答 很多男生想要撩妹子,到了现在都还没成功,别再用那些老掉牙的情话来撩妹了,这些 撩妹套路一问一答 拿去用吧,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

​挽回男友攻略:男朋友对我冷淡怎么挽回男友

​挽回男友攻略:男朋友对我冷淡怎么挽回男友

200

挽回男友攻略:男朋友对我冷淡怎么挽回男友 很多女性在挽回感情时总展现出心态超过理性的情况,持续的宣泄心态,抱怨另一方,另一方面又期待能从忧伤中摆脱,把另一方挽回回家...

​离婚赡养费和抚养费的补偿标准介绍

​离婚赡养费和抚养费的补偿标准介绍

140

离婚赡养费和抚养费的补偿标准介绍 离婚赡养费和抚养费的补偿标准可能因国家和地区而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规定: 1. 赡养费: 赡养费是指由离婚一方向未成年子女或被离婚一方赡...

​离婚后复婚好吗 离婚了再复婚有意义吗

​离婚后复婚好吗 离婚了再复婚有意义吗

200

离婚后复婚好吗 离婚了再复婚有意义吗 复婚与再婚哪个更好 对离婚后的人来说,复婚长久还是二婚更长久,我个人认为,复婚比二婚更长久,更容易获得和睦,更容易获得幸福,因为...

​做个会说话的人 不尴尬情商高的开场白怎么说

​做个会说话的人 不尴尬情商高的开场白怎么说

199

做个会说话的人 不尴尬情商高的开场白怎么说 现在的人多多少少都会有点社交恐惧,不知道该怎么聊天,特别是开场白,一个没说话很容易就让对方对你的印象打个差评,想知道 不尴...

​因为家庭暴力而离婚孩子归谁你呢

​因为家庭暴力而离婚孩子归谁你呢

74

因为家庭暴力而离婚孩子归谁你呢 今天来聊聊一篇关于因为家庭暴力而离婚孩子归谁你呢的文章,现在就为大家来简单介绍下因为家庭暴力而离婚孩子归谁你呢,希望对各位小伙伴们有...

​心想事成就得这么说 追异地恋女朋友表白的话

​心想事成就得这么说 追异地恋女朋友表白的话

97

心想事成就得这么说 追异地恋女朋友表白的话 追异地恋女朋友表白的话有哪些?想要心想事成,那么就要大声把爱说出来。男生想要向异地恋的女朋友表白,有哪些话可以说呢?今天...

​我跟我女友分手快两个月了

​我跟我女友分手快两个月了

62

我跟我女友分手快两个月了 现在当下这个社会,情感问题越来越被大家重视,情感问题包含了方方面面,没有处理好这些情感上面的问题,势必也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今天专家就为大...

​挽回男友攻略:假性分手的挽回黄金期

​挽回男友攻略:假性分手的挽回黄金期

109

挽回男友攻略:假性分手的挽回黄金期 很多女性在挽回感情时总展现出心态超过理性的情况,持续的宣泄心态,抱怨另一方,另一方面又期待能从忧伤中摆脱,把另一方挽回回家,但又...

​唐僧封的什么佛(唐僧被如来佛封为什么)

​唐僧封的什么佛(唐僧被如来佛封为什么)

188

唐僧封的什么佛(唐僧被如来佛封为什么) 据说在唐代时,楚地有个文通塔,供奉旃檀佛。吴承恩认为旃檀佛应是一个了不起的佛,于是在创作《西游记》时,最后运用了生活中鲜活的...

​婚姻危机?教你怎么挽救一段婚姻

​婚姻危机?教你怎么挽救一段婚姻

121

婚姻危机?教你怎么挽救一段婚姻 婚姻是两个人的事情,但是却需要双方一起努力维护。当婚姻出现危机时,我们应该如何挽救呢? 首先,要坦诚相待。夫妻之间的沟通非常重要,...

​婚姻外遇到真爱的人怎么办

​婚姻外遇到真爱的人怎么办

59

婚姻外遇到真爱的人怎么办 婚姻之外遇到了真爱,这其实就是现实婚姻疲劳的一种感觉。遇到了新的知已,就有了一种新的感觉。认为这就是真爱了。 试问,那你跟原配的妻子的婚姻...

​这些礼轻情意重 哄女友应该送什么礼物

​这些礼轻情意重 哄女友应该送什么礼物

60

这些礼轻情意重 哄女友应该送什么礼物 惹女朋友生气了怎么都哄不好,这时候除了甜言蜜语还可以送一些小礼物,说不定能哄女友原谅你了,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 哄女友应该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