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眼不识泰山的意思,有眼不识泰山的意思是什么?
有眼不识泰山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虽然有眼睛,却不认识泰山。比喻见闻太窄,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是一种比较恭敬的说法,这样说可以让别人对你的印象更好。
【拼音】yǒu yǎn bù shí tài shān
【出自】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回:“师父如此高强,必是个教头。小儿有眼不识泰山。”
【用法】 复句式;作谓语;用于自谦的客套话。
【英文】have eyes but fail to see mount Tai-shan.
“有眼不识泰山”的历史典故
提到泰山,人们都会以为是山东名山泰山,其实不然,在“有眼不识泰山”这句俗语里的“泰山”,可不是山东的那个泰山,这里还有段小故事。
木匠的祖师爷是鲁班,他的手艺高超,无人能比。但就是这样一位高人,也有看走眼的时候。鲁班招了很多徒弟,为了维护自己门下的声誉,他会定期考察徒弟们,把其中那些没有潜力的人淘汰掉,不准其在自己门下学艺。
在他的众多学徒中,有个叫泰山的,看上去人很笨,来了一段时间,手艺始终没有什么长进,于是鲁班就不愿意继续收他为徒把他逐出了师门。几年以后,鲁班到外地办事,在街上偶然发现许多做工精良的家具,做得惟妙惟肖,很受人们欢迎。
鲁班心想:“这人是谁啊,手艺这么好,真了不起!”于是就向旁人打听这位师傅的姓名。有人告诉他说:“这个人名叫泰山,据说是被鲁班赶出来的徒弟。”鲁班不由感慨地说:“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
有眼不识泰山的泰山是什么
【注释】虽然有眼睛,却不认识泰山。比喻见闻太窄,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是一种比较恭敬的说法,这样说可以让别人对你的印象更好。
【用法】 复句式;作谓语;用于自谦的客套话
【解释】泰山:人名,木匠祖师鲁班的徒弟,后也可指山岳泰山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师父如此高强,必是个教头,小儿’有眼不识泰山’。”
【例子】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5回:“到如今你拿他当古董铺老板看待,真正有眼不识泰山了!”
【歇后语】瞎子拜见岳父;鲁班招女婿
【成语例句】
◎ 他有眼不识泰山,真是一个见识短浅的人。
◎ 老天爷有眼不识泰山,故意跟蔡姆成他们作对,放岩泥后久不下雨,社员们就用抽水机抽岩洞的水出来救,可也没有见效,玉米苗一天天枯黄卷叶起来。
我代表我的祖国中的有眼不识泰山,是什么意思
有眼不识泰山比喻自己的见识太少,有名望的人在自己眼前也认不出来。
常说“有眼不识泰山”这说的是什么呢
有眼不识泰山中泰山并不是指我们现在山东境内的泰山。而是我过古代一名著名竹匠。他曾经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木匠鲁班的徒弟,但是鲁班十分珍视自己的声誉所以每隔一段时间会淘汰个别“不成器”的人,而名叫泰山的年轻人就是其中之一。事隔数年,一次鲁班闲逛了集市,发现货摊上摆满许多做工讲究的竹制家具,技艺达到炉火纯青地步,顾客争先抢够。打听后人们告知是鲁班大师徒弟泰山所做,鲁班听后大惊,想起当初错辞泰山,感叹道:“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
有眼不识泰山的真实故事
我国春秋时代著名的木匠鲁班,曾经招收一批徒弟。鲁班十分珍视自己的声誉,每隔一段时间,就要从徒弟中淘汰个别“不成器”的人。鲁班徒弟中有个叫泰山的年轻人,看上去不稂不莠,技艺长进不大,为了维护班门的声誉,鲁班毅然辞掉了泰山。
事隔数年,一次鲁班率徒闲逛集市,突然发现货摊上摆着许多做工讲究的竹制家具,技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顾客争相抢购。爱才的鲁班很想结识一下这位竹器高手,便向人打听。人们告诉他,是鲁班大师的徒弟,赫赫有名的泰山所作。
鲁班大吃一惊,想起当初错辞泰山,感到后悔莫及,长叹一声:“唉!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这眼睛留着还有什么用呢?”说完,当即把自己的左眼挖掉了……
从此,鲁班就使用一只眼干活了,再也不嫉妒保守,把自己的技艺悉数传授给后代。后来的木匠为纪念他,在检查木条直、曲的时候,总是把一只眼闭起来,只用一只眼看,据说也是为了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