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面积位居中部地区第一,可是从湖南划出的这些县却鲜为人知
湖南现在的面积大约是二十一万一千八百平方公里,是中部六省中最大的。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始,他废除了分封制度,采取了郡县制的管理方式。在当时,现在的湖南全境分属于长沙郡、黔中郡和洞庭郡。
在汉朝建立之后,政府实施了郡国并行的管理制度。在今天湖南的区域内,分别隶属于长沙国、武陵郡、桂阳郡和零陵郡等行政单位。直到康熙时期,湖南才开始进行建省的筹备工作,最终在乾隆年间得以实现。自那时起,湖南才真正成为一个具有独立行政权的省份,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不过,湖南省的现今版图基础是在西汉时期奠定的。在西汉初期,设立的一国三郡的范围与现今湖南省的管辖区域大体相似,几乎没有大的变动。在这两千多年的时间里,湖南境内曾经设立的郡所管辖的县中,有十几个县已经划出。这个变化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但总体上,湖南省的版图还是基本保持了原有的格局。
这些县大部分是在古代历史时期划出去的,其中一部分是在三国和两晋时期划出,另有一部分是在明朝时期划分的。此外,还有几个县是在清朝雍正年间建立的。
接下来,我将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一下那些曾经被湖南郡级行政区划管辖过的县。这些县在历史的长河中,有着不同的归属和管理时间。对于这些县的过去,我们可以从它们被划出时间顺序的记录中,一探究竟。
一、长沙这个历史悠久的城市。
在秦朝时期,长沙郡被设立。到了汉高祖五年,它被改名为长沙国。这个国家的都城位于古代的临湘县境内,现在就是长沙市的主要城区。
下隽县,西汉时期开始设立,属于长沙国的辖地。但在隋朝时期,它被废除,并入了蒲圮县。到了宋代,它改名为通城县,现在这个县属于湖北省的管辖范围。
安成县是西汉时期设立的一个地方行政单位,它归长沙国管辖。该县的区域范围包括了现今江西省的莲花县、安福县以及永新县的一部分地区。
二、武陵区是所在地的一个行政区域。
在秦朝,秦昭王收复了楚国的土地,并且建立了黔中郡。后来到了汉朝,汉高帝五年时,这个地方的名字被改成了武陵郡。现在,武陵郡的治所位于湖南省的沅陵县。这个地区的行政区划有所变迁,但一直属于湖南境内。
在汉代,武陵郡下设立了一个名为孱陵的县。这个孱陵县包括了现今的湖南省华容县、安乡县以及澧县的一部分地区,同时还有湖北省的公安县部分区域。孱陵县的行政中心现在位于湖北省公安县的境内,并且至今仍有一个叫做孱城的镇存在。
在古代的三国时期,刘备划分了孱陵县,并设置了公安县。如今,公安县归湖北省管理。
在古代的西汉时期,设立了一个名为很山县的地方,它属于武陵郡的管辖范围。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隋代,这个地方的名字变为了长杨县。到了唐代,它又改名为长阳县。如今,这个地方属于湖北省的管辖范围内。
三、零陵地区的相关介绍。
汉朝时期,武帝时代在桂阳郡的地界上又设置了一个新的郡县——零陵郡。这个新郡的行政中心最初位于现今广西全州地区,后来因为某些原因,郡治迁移到了今天的永州市区。
零陵县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县城,它是在秦朝时期建立的。这个县是为了纪念舜帝南巡而命名的。在西汉时期,零陵县是零陵郡的郡政府所在地。现在,它属于广西的全州市,并且在明朝时期被划归广西管辖。
在古代的西汉时期,除了在现今全州地区设立了零陵县,还增设了一个行政区域,名为洮阳县。随后,在隋朝时期,这个地方的名字被更改为湘源县。历经五代十国的变迁,这个地方的名字又变为了清湘县。到了明代,这个地方被并入了全州的管理范围。
始安地区:西汉时期设立了始安地区,它包括了现今的兴安和阳朔两个地方。到了宋代,这个地方的名字被改成了兴安县。而在三国时期,吴国对始安地区进行了行政区划的调整,分出了当安县。随后,在隋代,这个地方又被改名为阳朔县。
四、桂阳地区。
桂阳郡是在西汉高祖时期创立的,其政府所在地位于郴县,也就是现在的郴州市中心。后来,汉武帝觉得桂阳郡的面积过于庞大,因此又从桂阳郡划分出了一部分设立了零陵郡。分治后,桂阳郡仍然管辖着11个县。
桂阳地区的历史沿革是,它并非现今湖南省的桂阳县。实际上,西汉时期设立的桂阳县,其位置在今天的广东省连县,归桂阳郡管辖。在唐代,桂阳县是连州的行政中心。到了明代,该地区被并入连州。最后在1912年,它被更名为连县。
阳山县,设立于西汉时期,曾经是桂阳郡的辖地,现在则位于广东省境内。
曲江县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县城,它早在西汉时期就已经设立,并被归为桂阳郡的管辖范围。直到1949年,曲江县境内的一部分地区被划分出来,成立了韶关市。值得注意的是,西汉时期的曲江县所涵盖的地区,不仅包括现在的曲江县,还包含了整个韶关市。这个县城和市区的历史沿革,见证了地方行政区域的变迁。
洭县是在西汉时期创立的一个行政区域。
洎水县(新设于西汉时期),其下辖的洭水县和洎水县均属于古桂阳郡的管辖范围。到了宋代,两县合并,设立了英德府。明朝时,英德府更名为英德县。如今,英德县是广东省的一部分。
五、天柱,这是位于贵州省的一个人文风景名县。其地如其名,气势如柱,地理位置特殊。在这个地方,您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壮美的自然风光。欢迎来到天柱县,体验其独特的魅力。
在1597年,也就是明朝万历二十五年的时候,从湖南会同县和绥宁县分别划出了一些区域,共同设立了新的天柱县。
在雍正帝统治时期,鄂尔泰,这位深受皇帝信任的大臣和云贵总督,建议将天柱县归入贵州省的管辖范围。对此,湖广行省的总督与巡抚则共同呈文表达了他们的反对意见。尽管如此,雍正皇帝仍采纳了鄂尔泰的建议。结果在1727年,天柱县真的变为了贵州的管辖区域。在这个时代,尽管有些高级官员对此决策持反对态度,但皇帝的决策依然得到了执行。鄂尔泰的建议最终成功,天柱县顺利归入贵州,这一历史性变更得到了朝廷的正式确认。
六、平溪县,一个宁静的县城。这个县城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民俗风情。平溪县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地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和旅游。此外,平溪县还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如古老的庙宇、壮丽的自然风光等,都为游客带来了难忘的体验。同时,这里的居民热情友好,让人感受到家的温暖。总之,平溪县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地方,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人文景观都值得你前来探索和欣赏。
平溪县的历史变迁较为复杂,过去曾由武冈军或靖州管理。但在雍正年间,由于云贵总督鄂尔泰的提议,该县被划归到贵州省的管辖范围内。经过时间的推移,平溪县的行政单位被撤销了,其地域则被整合进了贵州省的黄平县。现今虽然县制已不再存在,但人们仍然可以找到平溪镇这个地名。
七、镇远县,位于中国贵州省东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县城。这里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如著名的镇远古镇、青龙洞等景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此外,镇远县还拥有独特的民俗文化和美食文化,如苗族刺绣、酸汤鱼等,都值得一探究竟。
现今,镇远县归贵州省管辖。在秦朝时期,镇远县曾是黔中郡的一部分。随后,在西汉和东汉时期,镇远县被划归到武陵郡无阳县的地域范围内。到了唐代,镇远县归属于沅州管辖,而沅州的州治则位于现今的湖南境内。在元朝,设立了镇远军民总管府,它隶属于湖广行省。
明朝初期,设立了镇远府,但在后续发展中被降级为镇远州,成为了湖广行省的一部分。直到1389年,这个区域又改设为镇远卫。时间流转至1603年,即明朝万历三十一年,镇远卫归属到了湖广都司的管理之下。到了清代,镇远地区逐渐脱离了湖南的管辖,最终归属了贵州的管辖范围之内。简而言之,镇远地区在明朝时期经历了从府到州再到卫的行政级别变化,最终在清代被划归到贵州的管辖之中。
八、在清溪县,清澈的溪流穿越山间,为这片土地带来了生机与活力。这里风景秀丽,山清水秀,是人们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自清溪县设立以来,其一直隶属于湖广行省的管辖范围。在1389年,清溪卫正式成立,并归属于湖广都司的统辖。然而,在1601年,清溪卫的归属地发生了变化,改由贵州接管。直至1603年,其又重新归入了湖广行省的管辖范围之内。这样的变迁过程贯穿了清溪县的历史,一直持续至今。
在清朝成立之后,湖南辰州府的地区一直由当地政府管理。到了康熙时期,这个地区依然在辰州府的管辖范围内。然而,在雍正五年,也就是公元1727年,清溪卫被改名为清溪县,并划归贵州管辖。到了1941年,清溪县被拆分,其西部地区被并入镇远县,而东部地区则与天柱县合并。这样的行政区划调整一直持续至今。
九、玉屏县,一个美丽的山区县城。这里山清水秀,自然风光优美,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现在,玉屏县是属于贵州省的一个县份。而在秦朝,这片地方归属于黔中郡的统治之下。在汉朝时,这片区域被划分到了武陵郡无阳县的范围。而在三国时期,它则归属于武陵郡舞阳县的范围。随着时间的流逝,玉屏县最终成为了现在的行政区划之一。
在隋朝时期,该地区属于沅陵郡的管辖范围。到了唐朝,这个地方则归沅州管辖。宋朝时,这个地方是沅州麻阳县的一部分。而在元、明以及清朝初期,这个地方则属于湖广行省。到了清朝顺治到雍正这段时间,该地区被纳入湖广辰沅靖道的管辖之中。
在1727年,贵州地区进行了行政区划调整,将平溪卫改名为玉屏县。自那时起,玉屏县一直属于贵州的管辖范围。直到1984年,玉屏县被设立为玉屏侗族自治县,这个状态一直持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