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即人生幕后的最大功臣——催泪大魔王麻枝准
他如一位孤高的大魔王,亦或如童话绘本的画家,他笔下的故事就像折返于梦与现实,歌颂着纤细而真挚的温情。

前段时间,key社迎来了自己的20周年大庆,并公开了20周年纪念网站,宣布在9月发售这些年来收录的相关作品歌曲的CD BOX。

说起key这个名字,可能会勾起不少读者心里一份尘封的回忆,可能是《AIR》里鸟之诗那悠扬空灵的旋律,可能是《clannad》里樱花飘舞的坂道上的一个偶然的邂逅,可能是《angel beats!》里那爱吃麻婆豆腐的宛如天使一般的女孩。在这些赫赫有名的作品里,都留下了一个让人无法忽视的名字——麻枝准。
麻枝准本名前田纯,不仅是一名作词作曲人,也是剧本家,是美少女游戏品牌key的核心人物,同时也是原创动画《Angel Beats!》《Charlotte》的全话剧本担当。在这次20周年之际,麻枝准也公开了他的一些心声——————
"说起就算是Key20周年,也因为今年没有什么发表而没有感觉。不过,我觉得一个游戏品牌能坚持20年,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在用电脑玩文字冒险游戏这种文化逐渐消失的现在,业界形式严峻,想要活下来十分艰难。
在10周年的时候,Key举办了"Key 10th MEMORIAL FES"这个大规模活动。不过这次20周年的状况已经不一样,目前已经没有过去的辉煌,就算是准备这次的特别网页,也已经是竭尽全力了。但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去年发售的新作《Summer Pockets》获得了很高的评价,这成为了很好的接力棒。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才让Key再一次振奋起来。
最后,我将与所有工作人员一起,为了在未来也能让粉丝们觉得"作为Key的粉丝太好了"而努力。"
在麻枝准的字里行间之中,隐隐透露着key廉颇老矣的感慨。key从辉煌到衰退的趋向,也正像作为社内核心人物的麻枝准的创作生涯之路。在被国内誉为大魔王的麻枝准,似乎这些年来在人们的视野里淡淡的消失了,他在推特上开了一个天凤专用号后经常直播打麻将,距离上一次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之内,或许已经可以追溯到几年前因心脏疾病多次入院的日常记录

麻枝准病情严重到多次入院,甚至到了要做更换心脏手术的地步,不过最后还是顺利成功出院了

从当年的叱咤风云到如今退居一线,到底麻枝准大魔王经历了什么?又是个怎么样的存在呢?生产了一个又一个"催泪弹"的他创作风格又是什么呢?笔者想借由本文抛砖引玉来进行一个简单的探讨。
孤高的魔王
能历久弥新的留在人们记忆中的创作者,必然都有其具有辨识度的作家性,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麻枝准,或许便是孤高。
无论是麻枝准的生涯经历,亦或是他笔下的作品,都散发着孤高的气息。高傲为麻枝准带来了极具辨识度的作家性,同时也注定让他难以容人,致使无论他无论是现实里还是笔下的故事里,都在诉说着"孤独者"的旅途。不难发现,麻枝准笔下的主角最初都并非是外向活泼或者积极成熟的人,他笔下的男主角最初总是"被动"的,然后被"主动"的女主角感染从而拉动二人关系的变化,这与许多恋爱故事亦或者王道成长故事截然相反。

《clannad》里的冈崎朋也是不好学习的混混,《air》里国崎往人是孤独的云游者,《little busters》里直枝理树是内向文静的少年…………在诸多他笔下的作品里,女主角大多被赋予坚强,积极,乐观的性格,从而拉着观众所代入的男主角进行着"孤独者的救赎"。这份孤独与高傲。正是他直到如今创作者生涯的基调。


古罗马美学家朗基努斯曾在《论崇高》说道:"作品的崇高必然是作者内心伟大的回声",这也恰恰反映了,作品是作者生活经历在的主观情感映射,所以麻枝准现实里亦是如此。麻枝准的高傲所不能容人早已扬名在外。在早些年,曾经陪着麻枝准打江山,负责了《kanon》《one~辉之季节》的主创久弥直树,曾因为理念与风格和麻枝准不符,其之间的矛盾在《kanon》之后引爆了,最终社长马场博隆不得不面临二选一的抉择,后来经过思考选择了麻枝准,而久弥直树就此退社。这起矛盾使得麻枝准逼走久弥直树这一说法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麻枝准的高傲初次暴露在大众视野里,其实这种说法在如今看来似乎确实如此,久弥直树一直是麻枝准心里一个耿耿于怀的心结,甚至多年以后看到粉丝提及《kanon》,麻枝准的回复中也夹杂着势不两立的气息

如果是麻枝准是"大魔王",久弥直树则是相对应的"神",一山不能容二虎,麻枝准与久弥直树之间的火药味正可谓十足。乃至多年以后久弥直树负责脚本的原创动画《sola》和《天体的秩序》,设定上多多少少都带有着与《AIR》抗争,与《kanon》相似的感觉,在民间也一直被调侃为二人的互相对抗。

(冬季,失忆,时隔多年后再次回到最初的城镇,《天体的秩序》许多设定让人难以不想起《kanon》)
谈到这个,我们需要再提一个名字——凉元悠一,凉元悠一因为追崇久弥直树而进入了key,讽刺的是,当凉元悠一进入key以后,久弥直树早已退社,在key里面也仅仅待了几年后,在做了《星之梦》之后,麻枝准也把凉元悠一逼走了。2006年凉元悠一在个人网站上声明自己被辞退,并在文中强调自己与樋上至、马场隆博社长等人关系依然良好,暗指麻枝准利用自己在社内的地位逼走自己。当天下午麻枝准在mixi日记中发表回应,内容是对某旧同事的强烈谴责,指某人玩忽职守以为自己是艺术家并没有当社员的资格理应被解雇。麻枝准在某些方面的固执到难以兼容异物,也经不起否定。

经不起否定更加体现在他过于在意玩家的说辞上,麻枝准经常逛2ch,推特等地方,喜欢看玩家的反馈,每次看到负面反馈就会让他感到不满,这为他带来了极大的精神压力,也是导致麻枝准患上抑郁的重要原因。据传言,当初在《clannad》推出后,不少人吐槽友情元素欠缺了一些,于是《little busters》里整个主题围绕着友情。在《angel beats》受到许多非议之后,麻枝准介意到寝食难安,在当初《charlotte》推出前,麻枝准接受采访时候曾说道:"《Charlotte》就是向批评《Angel Beats!》的人复仇,是针对当年说《Angel Beats!》粪作的人,以及自己粉丝中对《Angel Beats!》失望的人的复仇"
谈回作品本身,麻枝准并非是那么求变的人,他从里到外的固执使其作品有"模板化"的倾向,在这些年来,麻枝准俨然成为了key的绝对核心,从作品内到作品外,以自己为核心建立了一套标准,这也为我们总结归纳麻枝准创作风格提供了一个角度。
落差感的魔术师
如鲁迅说道:"悲剧就是把美好毁灭给别人看"
这句话形容麻枝准的作品恰到好处,与其人一样拥有着强烈鲜明的个性,他像是一位擅长制造落差感的魔术师,一直以来都是通过极大化观众的情绪反差去营造他的泣系故事。麻枝准的作品惯用着一种故事框架————前期通过大量无厘头与搞笑的故事营造欢快和平的气氛,其中间隔性的穿插着一些点到即止的伏笔,中后期通过一个个"意外"进行极大的反转,从而让故事基调进入虐心悲伤的氛围。

以《clannad》为例,《clannad》开头随着不停重复的日常,逐渐去揭晓了风子的秘密,在解决事件进入新的事件之后,便又是无穷的日常,然后再让琴美的心结水落石出,以此循环,一个又一个的去铺设每一个角色,让观众不停的折返于由喜到悲,由悲到喜的情绪起伏之间。从而像拼图一样拼出整个故事,就像一个树状图,枝干本身就是平淡的日常,枝干的节点便是小高潮,无数的节点通过新的枝干再汇合成一个根。不难发现,在这种故事框架下,麻枝准非常需要强调高潮情节的戏剧性,因为大量的铺垫势必会提高观众对于高潮情节的期望值。幸运的是,作为中京大学心理学专业毕业的他很善于调动人们的"共情",从而在特定情节里能让观众感受到大幅度的情感渲染与爆发的体验。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想,这种叙事需要依托大篇幅的容量去发挥,这也暴露了他无法驾驭短篇故事的弊端。他写游戏剧本时候动不动则是数十个小时文本量的内容,但对于动画显然是无法容纳如此累赘冗余的内容。因此当他走出老本行,转而去接触仅仅只有十几集的动画剧本时,这个弊端便暴露出来,麻枝准对于需要大刀阔斧取舍的故事的编排功力严重不足,而且过于在意加入个人风格特色的元素,而忽略了故事本身编排的合理性。比如遭到许多玩家诟病的"棒球回"————不管情节发展到什么地步,总是突如其来的插入打棒球的情节,这个特色贯穿了他绝大部分的作品。

(观众提问麻枝准觉得《Charlotte》如何,麻枝准回答道,友利奈绪很可爱,最后展开有些突兀,棒球回确实好像是不需要的)
《Angel Beats》与《Charlotte》是最能暴露其对短篇故事叙事节奏把控不足的作品,在《Angel beats》里高潮的节点分别是第三集岩泽麻美的消失,第六集直井文人的过往,第七与第九集音无结弦的回忆,第十集由依的离去以及结局,在高潮情节如此密集的情况下,余下的故事重点却还是那套无厘头搞笑,许多角色没有在前置的情节里进行一个循序渐进的挖掘,而是仅仅在当集突然成为故事核心,或者在一集时间内叙述了整个起承转合,这便是麻枝准无法很好的适应,导致叙事严重的详略不当。

他自称的复仇之作《Charlotte》里,麻枝准非但没有改良在《Angel Beats》里的缺点,反而连本该自己擅长的情绪渲染与爆发也大不如前,高潮的戏剧性不足,铺垫却一如既往的所被人诟病。在一部仅仅13集的动画里,到了第10集才刚刚揭开世界观的秘密,然后再磨蹭了两集才去开始解决故事的核心矛盾,而前面则是无止境的搞笑与棒球回,还夹杂着一些一如既往仓促的单元剧,单元剧所简单塑造起来的配角,到了故事后半部分也几乎都被边缘化了。种种原因一下子激发了观众对于麻枝准作品的不满以及审美疲劳
麻枝准就像一位玩弄落差感的魔术师,这套魔术为他带来了辉煌,同时他也为此禁锢着驻足不前,当人们对同一个魔术产生审美疲劳之后,如果无法提升质量又不能有所突破,他的魔术自然而然的便走向没落。
日常童话的绘画家
最后我们再来聊聊麻枝准笔下世界观的魅力,很多人都说,麻枝准笔下的故事,就像是发生在日常里的一个个童话,过程凄美,结局圆满,带有着一种梦幻感与虚无感,宛如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麻枝准笔下故事的童话感,是通过对双重世界的构建来实现的——现实世界与精神世界的互为里表。这种框架最早来自于村上春树的《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在这一书里,村上春树构建了封闭的假想世界"世界尽头"与现实世界"冷酷仙境",通过虚实交加的平行交叉叙述,营造出了一种极致而独特的孤独凄美的氛围,从而讲述了一个自我救赎与渴望与外界(世界/他人)联系的故事。这种框架便是如今日本ACG中"世界系作品"的雏形,同时也是美少女文字冒险游戏里"泣系作品"的雏形。

纵观麻枝准的作品,几乎都是以这个框架去构建出他笔下的童话感,其中《clannad》不停的交叉叙述幻想世界的少女与现实的小镇的手法尤为明显。麻枝准是通过"梦"这个模糊不清而又充满人们无限遐想的元素作为核心线索,去衔接他笔下的虚幻与现实两个世界————在《AIR》里,做着千年以来翼人回忆的梦,在《little busters》里,做着校园生活的梦,在《clannad》里,做着幻想世界的梦,在《Angel Beats》里,做着生前青春遗憾的梦,在《Charlotte》里,做着无数次时空轮回的记忆的梦。正是因为在麻枝准的作品里,梦是贯穿全部的,梦是融入了故事之中的,所以才拥有了虚无缥缈的梦幻感。
还有不可忽略的一点,则是世界的封闭性,麻枝准彻底运用了村上春树对于世界封闭性的刻画,封闭的世界营造出一种具有安全感的,仅属于自我的有限空间,这种形式本身先天就被赋予了孤独,凄美,救赎,虚幻的氛围。这种封闭感以《Air》,《little buster》与《Angel Beats》尤为凸显,《Air》的舞台始终局限于完全封闭的小岛,《little Busters》与《Angel Beats》则是完全封闭的校园,麻枝准几乎抹去了外部世界的存在,从而把外部模糊成"大他者"一样的存在,通过第三方不断给予的世界性的压力去推动一个个沉重而凄美的生离死别与救赎的故事。

麻枝准绘画出一个又一个的童话世界,让观众折返于梦与现实之间,从而流露出童话故事结局总是拥有的那一份份温情。
结语
几经浮沉,孤高的大魔王从辉煌走向了衰落,从话题中心逐渐淡出到边缘,他那强烈的个性从戏里戏外都让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归纳麻枝准的创作生涯,我们可以再次印证了一点——创作者想要前进就要求变。反复的消费同一种故事框架,只会愈发提高观众的感受阈值,最终不可避免的走向江郎才尽。
只是,尽管如此,麻枝准的故事确实感动了无数人,又在了无数人的内心最深处留下了烙印,光玉化为希望降临到了小镇回到在人们的身边,海边的小孩牵起双手传承着观铃以生命换来的未来……时至今日,你仍然能从网上时不时看到观众们受到麻枝准所感染的心声,仍然能回味到那份感动背后的故事。我想,这正是许多淡出圈子的创作者早已被人忘记,而麻枝准依然能被不定期的提起的原因,这正是大魔王的魅力吧

参考资料
1. 《从那天起一直伴随在我们身边的歌——Key社发展历史回溯(五)》
2. 《Key20周年麻枝准留言公开!包含50张CD的CDBOX发售决定》
3. 《[杂谈]KEY社新作Summer Pockets与新岛夕相关的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