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网友问:五六十年代我们国营农场怎么会有地主富农成分的人呢?
答网友问:五六十年代我们国营农场怎么会有地主富农成分的人呢?很多朋友都知道,我们国营农场成立于1957年,几乎是在一片荒芜上建立起来的,动辄大几万人口的来自于五湖四海。
一是从外省集体移民来的人员,二是来自全国各地五湖四海的零散人员,三是原住地居民。
不少人奇怪,1957年建场的国营农场,为什么在六十年代,还能对地主富农成分的人开批斗会?不都是农场职工吗?怎么还会有地主富农成分的人员呢?实际情况是确实有,是怎么来的呢?一是农场的原住居民当中存在的地主富农成分人员。
国营农场1957年建场之前,土地改革时,原住居民当中也有地主成分的,他们在解放前,由于各种机缘和自己的努力,多置了几亩地,土地改革时期要定成分,虽然可能他们与其他地方的地主富农相比,还不足够富裕,但是矮子里面拔将军,相对于其他普通农民而言,他们多制的那几份良田,就显得比较引人注目,按照当时定成分时、分配的任务指标数,他们便被化为了地主富农成分了。
第二类是农场移民人员当中的地主富农成分人员。
大家都知道,我们国营农场的人员当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外省直接搬迁而来的。
比方说山东、河南省份的人员,移民时,他们基本上都是一个村庄、一个生产队,一锅端,一起来到我们农场的。
这些移民人员当中也包括了,相对置办田地稍微多一些的人员。
那时,从整个国营农场来看,基本上每个生产队、都有1至2个地主富农成分人员。
其实不论是原住居民当中的地主富农成分人员,还是从外省移民来的,我们国营农场的这些被划为地主富农成分的人员,他们都不是那种大家眼中的大地主大恶霸,他们也不曾霸占过良田,欺占过良家妇女之类的。
只是因为他们相对于其他人员而言,多置办了几亩地,生活水平比其他人略高,所以在划定成分时被划为了地主富农成分人员。
其实他们从本质上来说,他们基本上都是些本分种地、老实做人的人。
后来在60年代,这些地主富农成分的人,被当时所谓的革命青年打成了专政对象,隔三岔五的被戴着红袖章的那些所谓革命青年、拉去开批斗会。
这些所谓的革命青年,当时定成分时,确实是贫下中农子女,但很多人都是平时出工不出力、游手好闲、吊儿郎当之辈。
他们打着自己是贫下中农子女的旗子,摆出一副高姿态的样子,哪里有批斗会,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他们真是辜负了自己的好成分。
现在,他们都已经步入晚年了吧,希望现在他们能够心怀善心,为自己曾经犯下的错忏悔。
感谢支持,我是优雅五零后!欢迎关注!我会每天分享我的经历,和我们那个年代的故事!